读《出警》有感:人最怕的其实是孤独


读了《出警》一文,了解到一个普通民警的日常工作情况。每个警察在从警之前,都带着一个英雄梦想:当神探,破大案,捕顽凶,除暴安良。旁人看他们也带着英雄的目光。

当了警察以后,才知道,不是每个警察都能当上惊天动地的大英雄。很多的警察就是在默默无闻干着不起眼的民间小事。小到疏导民意,对付流浪狗,解决打架斗殴,写个警民告示等。大到对犯过大案,蹲过大狱的”重点人员”的监护。每天在这鸡零狗碎的小纠纷,扯皮拉架的民生事物中,忙到脚不停歇,吃饭睡觉都不能安稳的地步。

文中重点写了两代警察人对一个判刑18年出狱后的一个”重点人员”监护过程。文中的我从一个刚入警的年轻人,对师傅老郭每周去看望一次”重点人员”老奎的不解,到自己独自监护老奎的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。

师傅老郭在退休前,每周去一趟老奎家,同老奎有一搭没一搭聊几句,有时陪着抽几口烟,这就是对重点人员的监护?

”我”那时候百思不得其解。想老奎这都70多岁的人了,佝背塌腰的能干出什么事来?完全是多余的。政策上要求也是一个月来看一次即可。

而老郭每周来一次。甚至有时候更多。作为刚刚从警的”我”。很是不能理解,觉得多此一举。

老郭退休后,这个任务就交给了”我”。”我”就按照政策之规定,每月去看望老奎一次。

原本一直很安稳的老奎,却开始不老实,坐不住了。先是失踪半个月。接着,隔三差五的报警,说是自己摔伤了,起不来了。每次出警去就发现是报的”假警”。

警察到后,而老奎并不为此感到羞愧。反是镇定自若的和警察唠嗑,有的没的说些废话,或是抽烟,有时喝茶。

老奎年龄大了,即便知道他报的是假警。警察也拿他没办法。时间长了,他再报警也不理他了。

民警不上门了!老奎却自己跑到派出所。他是来派出所自首,说是20多年前,他卖了自己的闺女,要求警察把他关起来。可他说的案件己失效。况且他年龄也很大,确实也没法关他,所长没办法,只好放他走。

可老奎赖在派出所就是不走,不关他还不行。没办法,”我”找到退休的师傅老郭,老郭跟老奎打交道时间长,他一来看着老奎,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。老奎看老郭一来就知道老郭识破了他的心思,所以乖乖地跟着老郭走了。

消停没多久,老奎又开始兴风作浪,直接到报社,电视台曝光,说他要自首,派出所不关他。这事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,闹得全城沸沸扬扬,市民投诉电话不断,把派出所搅得不得安生,事件持续发酵了半年之久。

退休在家养病的民警老郭,自己病魔缠身,他深知老奎的这些举动的原因,唯有找出合适的方法安置老奎,才能够安抚他,否则长久之后指不定还会出什么乱子。老郭虽然退休了,但他默默无闻地拼尽一切的能力和关系,给老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养老院,把老奎送到养老院里。

在养老院门口,一直不得其解的”我”,还是忍不住的问老奎,你这么大把年纪了,为什么突然想起要自首,为什么非要让派出所把你关起来?

老奎这时候才说了实话:”太孤单了,想跟人说话。”

”我”这时候才明白师傅老郭为什么能够震得住老奎。师傅老郭从前为什么那么频繁的去看老奎?

新来的同事小吕。刚进入警察这一行,还在做着英雄的梦想,一直想破大案,特案。一个退休的老校长,半年时间报了50多次警,说是楼下那家邻居制毒,小吕斗志昂扬地去查案,破案,忙的昏天昏地,可许久都没有进展。

”我”象师傅老郭当年带”我”那样,对徒弟小吕循循善诱,给他讲老奎的故事。

小吕听明白后,连夜赶到老校长家里,陪老校长彻夜聊天,老校长终于说了实话,楼下那家根本没有制毒,只是他太孤单了。三个儿女都在美国,他一个人孤单寂寞,看不惯楼下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,才故意报了假警。

文中的三个警察,一个退休的民警,一个正在上班,每天忙到脚朝天”我”,还有一个刚进入警局的小吕。分别代表从前的民警,现在的民警和未来的民警。他们都在为这个社会的和谐做出努力。这篇文章讴歌了普通民警事无巨细地为民解忧排难的精神。

他们虽没有丰功伟业,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不辞辛劳,才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。他们将一切的犯罪及邪恶扼杀在萌芽的摇篮中。他们是和谐社会默默无闻的英雄!

读文之后,理解和了解了普通民警所付出的辛劳,因为他们的日常防范,才把很多的大案,要案消灭的萌芽状态,为社会的安定团结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但从文中我也看到了。一个可怕的现实问题——孤独。

老奎是一个敢杀人,敢卖闺女,敢当钉子户,可是不敢承受老了的孤单。

为了解决孤单,他宁可再去坐牢。

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校长,因为孤单寂寞,不顾自己几十年的道德风骨。却报假案,诬陷邻居制毒。

人性在孤独面前,表现的如此的恶劣。

前两天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老人躺在病床上,儿媳妇们围在他的床边说,你要想让那个阿姨回来,你首先要把房子过户给两个儿子,才能让那个阿姨来。

视频背后的各种评论声音都有。大致情况好像是老人病倒在床,与照顾她的阿姨有了感情。儿子儿媳妇们害怕,老头儿死后会把这个房产给了这个后来的老伴儿,所以就闹到病床前,非要让老头把房产过户给两个儿子后,才允许老头和那阿姨在一起。

我刚从几个月的病榻中走出来,我能理解这个老头的心理,一个人躺在病床上,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事业和家庭。那种病疼的痛苦和无力感,让人心生孤独,伴随着恐惧袭来。有一个阿姨能够照顾她,陪他说话,是他最后能抓住的救命稻草。

可儿女们却不理解老人孤独无助的心理。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独,尤其是在病中,孤独和病疼所带来的恐惧,年轻人一时根本无法体会和理解。

人老了,自己的生活自己不能做主。自己拼其一生所挣来的财产,却也不能自己自主安排。心中该是何等的悲凉!

人到老年,儿女们孝顺吗?大多数都孝顺,让你有吃,有穿,有住的。在儿女心中这便是孝顺。

殊不知,父母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孤独感越来越强。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的需要,更需要人陪伴说话,儿女们往往嫌弃老人,不跟老人住。更不跟老人说话。

曾经,有一个老人半夜起来上厕所。摔坏了臀部不能站起来,手机又不在身边,就躺在地上。直到第二天天亮后,哭泣声引来了邻居的关注,才找到的她儿子。把她送往医院。我们可以想象,这一夜中她躺在冰凉的地上,她遭受的那种孤独和恐惧,该是让她多么的无助和害怕。

我朋友的婆婆70多岁。常年有类风湿关节炎,一个人独居,有天夜里起来上厕所,一不小心倒在了尿坑里,再也爬不起来。手机又不在身边,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大冬天就在那个冰冷的尿坑里蹲了一夜。直到第二天上午9:00多,请的护工来了,才发现她在尿盆里……

孤独所带来的社会问题。小到出点儿意外,没人发现,没人拉一把。大到象《出警》文中的老奎和退休的老校长,不惜犯罪,给社会带来储多的不合谐因素。

现在社会上人常常说坏人变老了,或者说老人变坏了。我想或多或少,有的人就是像《出警》中的老奎和老校长那样因孤独而产生犯罪的原因。

关注孤独的人,给孤独的人一份关爱,社会将就更加美好,更加和谐。

禁止转载,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。

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

  • 基层日记】(原创)——难忘第一次出警 原创: 马庆珍 齐鲁警心 今天 2006年夏天,我从兰陵调到兰山。早就听说过...
    卿真阅读 205评论 0 1
  • 老王曾经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。当年他正是怀揣着理想报考了省公安专科学校——现在已升格为省警察学院了,发的文凭也由专科...
    婺源王学雄阅读 225评论 0 3
  • 5月以来,哪怕对市场风向再不敏感的人,也感觉到阵阵凉意。二级市场连续下挫,一级市场融资环境恶化,不论企业融资数量还...
    钱皓_0d80阅读 5,713评论 1 6
  • 推荐指数: 6.0 书籍主旨关键词:特权、焦点、注意力、语言联想、情景联想 观点: 1.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,社会...
    Jenaral阅读 5,421评论 0 5
  • 昨天,在回家的路上,坐在车里悠哉悠哉地看着三毛的《撒哈拉沙漠的故事》,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,尽管上学时...
    夜阑晓语阅读 3,568评论 2 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