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早晨冥想结束以后,开始发声练习,短短半个月的时间,我的声音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,养成一个习惯,其实非常的简单。
很有幸听战友们介绍,在得到上买了郑伟老师的发声课《怎样让你的声音更有魅力》。
我以前也买过很多课,但是这一次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只字不差的阅读,给我带来的巨大收获。
知道然后做到需要揣摩字里行间的意思,且在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,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。
练声完了以后读了《论语》学而第一,《论语》也是我每天的必修课,但是当我将《论语》学习与声音练习同步在一起的时候,朗读的就更有感觉了,这也是笑来老师说的,用并联的方式让学习时间更有效率的方法吧!
愿我们都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,深度的思考带来不一样的决策,决策带来不一样的行动,反复践行就会成为我们的习惯,习惯改变我们的命运。
以下是《掌控习惯》的摘抄
改变习惯之举颇具挑战性,原因有两个:(1)我们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,(2)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
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,是选错了我们试图改变的事情。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,你可以考虑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,就像洋葱一样。
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
减肥、出版书籍、赢得冠军。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
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
这一层次设计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
定时去健身房锻炼,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,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
第三层也是最深入的层次,是改变你的身份
这个层次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:你的世界观、你的自我形象、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。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、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。
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?
过程意味着你做什么?
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仰?
基于结果的习惯,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
基于身份的习惯,重点是你想成为谁?
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烟的情形。当有人让烟时,甲说:“不用了,谢谢,我正在戒烟。”
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,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。
乙则一口回绝:“不,谢谢,我不抽烟了。”这个回应稍有不同,但他表明了这个人身份的转变,吸烟只是他过去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他现在的生活,他不再认为自己是烟民。
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。
你可能想攒下更多的钱,但是假如你属于只想消费,不愿创造的人,那么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倾向于消费,而不是努力赚钱。
你可能想要身体更健康,但是假如你总是贪图安逸,不思进去,你就会倾向于无所事事,不参与任何健身活动。
如果你从未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,你很难改变你的习惯。
内在激励的终极形式是习惯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。说我是想要这样的那种人是一回事,而说我本身就是这种人则是另外一回事。
真正的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。
目标不是阅读一本书,还是成为读者
目标不是跑马拉松,而是成为跑步者
目标不是学习一种乐器,还是成为音乐家
某种想法或行为与你的身份贴合得越紧密,就越难改变它。
追随你的文化族群(群体认同)或者维护你的自我形象(个人认同),会让你感觉心安理得,哪怕是错误的
在任何一天,你都可能因为太忙、太累或无数个其他理由而打乱你的习惯。
然而,从长远来看,你不能坚持习惯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自我形象妨碍着你。
这就是为什么你不能太执着于一个版本的身份的原因。
进步要求你吐故纳新。成为你自己的最佳版本需要你不断地修饰你的信仰,提升和扩展你的身份。